admin 发表于 2013-12-17 22:09:31

【转载】国外的钓鱼法规和管理经验

国外垂钓先进管理经验之一——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管理手段
 澳大利亚是一个海洋大国,四面环海,东濒南太平洋,西邻印度洋,海岸线长达3.6万公里。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兴起是在近十年时间里,据2003年澳大利亚所做的全国休闲渔业和本土渔业的调查,参加垂钓活动的游钓者越来越多,花在钓鱼活动中的费用达18亿澳元,调查说明休闲渔业产生的价值比一般渔业生产创造的价值要高得多。
  在澳大利亚,一个多世纪以来,休闲渔业的管理已被列入了立法范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渔业管理条例中,也明确地把休闲渔业纳入条例的管理之下,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公众“在海里、海湾、潮间带和所有的支流和河口钓鱼”的普通法定权利,条例还规定了公众在淡水河流和溪流里钓鱼的权利。
  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管理手段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限制手段,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手段。限制手段包括以下四块:一是数量限制。如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就实行渔获物数量的限制,在39种一般用于游钓的海水鱼类中,任何一次的数量限制范围从2条~20条不等;二是规格限制。如19种海水鱼和9种无脊椎动物有最小规格的限制。规格限制一般是以雌鱼最初大小成熟为基础,鱼的规格限制也适用于商业捕捞,只是商业捕捞的规格和游钓的规格是不一样的;三是渔具限制。在游钓活动中,规定不能使用超过4根钓鱼的线,每条线仅可安装3个钩,或3组钓钩。在淡水鱼的游钓上,线和钩的限制是更严格的。另外,潜水者不能使用任何水中呼吸的工具或任何气设备,不能使用爆炸用品,在夜里不能用灯光叉鱼、不能用枪或火器打鱼,鲍鱼、龙虾等种类只能用手捉。四是禁渔区和禁渔期:有许多地方对商业捕捞和休闲渔业都实施永久的或季节性的禁渔,如新南威尔士对沿着海岸线的一些代表性区域的所有海洋公园实施一整套的保护,所有的海洋公园,包括保护区都不允许钓鱼。另外,在淡水水域中,繁殖季节的鱼类是禁止垂钓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都会受到处罚。
  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管理在环境保护手段方面主要是做两件事,第一件是渔获与放生,值得一提的是在澳大利亚游钓中,把渔获物放生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像在新南威尔士,捕获的旗鱼有90%被放生。这些被放生的鱼都系上标签,以便提供生长和洄游信息。在许多淡水和海水鱼的钓鱼比赛中,都设定了有关钓上的鱼死亡和钓上的鱼放生的规则。这种规则有助于更好地执行有关法规的规定,在与环境和谐的条件下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第二是休闲渔业专用鱼类:在新南威尔士,有一些鱼类是指定专门用于游钓的。在淡水鱼中,本国的鱼(除了一些被完全保护的品种以外)和鳟鱼是指定专门用于游钓的,商业渔民只能捕捞鲤科鱼类和一些甲壳类动物;在海水鱼中,所有金枪鱼品种都受保护,不得进行商业捕捞,还有其他一系列品种是通过渔具限制实施部分保护。很多濒危鱼种是完全禁止进行商业渔业和休闲渔业的。

国外垂钓先进管理经验之二
-----美国休闲渔业得益于管理体制  美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历史久远,最初以垂钓俱乐部等为主要形式,后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休闲时间的延长,休闲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休闲渔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值约为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同时还带动了渔具、车船、修理、交通、食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
  美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在管理体系建设、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科研支撑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管理体制包括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其中行政管理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联邦的管理,二是各州的管理。联邦的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海洋渔业局和内政部鱼类与野生生物局,分别管理海洋休闲渔业和淡水游钓业,主要负责全国休闲渔业的管理、研究和规划等;各州的休闲渔业管理机构则负责本州管辖水域内的休闲渔业的管理。而行业管理,即各种行业协会也自发地参与休闲渔业的管理。
  美国休闲渔业的开发与管理被纳入到渔业法律体系当中,从联邦到各州都制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渔业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持渔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生态相互协调,确保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保护渔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法规内容广泛,包括游钓许可证制度、渔具总可捕量限制、休闲渔业配额、特殊鱼类配额和渔获物的规定等。另外,联邦政府渔业局及五大区域办公室、州政府、海岸防卫队、地方法院构成了严格的执法体系,确保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科研对休闲渔业管理和发展的指导作用,不论是针对某个物种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还是进行某项决策,制定某项法规,都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增强可行性,避免盲目性。
  在美国,休闲钓鱼很流行,据调查,美国参与游钓的人数占全美总人口的1/5左右。针对钓鱼,美国出台的一些规定还是比较细致的。有一条规定与我们相类似,就是钓鱼必须“持证上岗”。美国政府制定了《濒危物种保护法》,还特别成立了休闲渔业直协调委员会,对禁渔区、禁渔期、渔具限制、最小渔获体长以及可容许捕捞量等都有严格规定,以防止渔业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公共水域钓鱼的人都要申请钓鱼证,通常价格与证件有效期长短成正比,像得州居民办理钓鱼证只要23美元。有了这个证件,在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都可以免费垂钓。垂钓者办钓鱼证所缴纳的钱主要用于渔区建设和资源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垂钓要求每个人在“持证上岗”前必须学会认鱼,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能区分鱼的种类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拿起钓竿。


国外垂钓先进管理经验之三
---日本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  日本休闲渔业的发展历程与美国不同。20世纪60年代,日本渔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沿岸到近海,从近海到远洋的扩展和高速发展时期,但到了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和世界主要沿岸国先后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高度依赖进口石油和外国渔场的日本渔业,出现了一个减船和渔业结构调整的大转变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沿岸和近海渔场的整治和“渔港渔村综合整备事业”,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休闲渔业。
  日本地处太平洋,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水域面积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2倍,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渔业大国之一。日本休闲渔业最初和最主要的形式为游钓业,每年国内消耗的钓饵仅岩虫就达500多吨,可见其发达程度了。随着参与人数的逐年增加,游钓已不再是单纯娱乐消遣的个人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对以游钓业为主的休闲渔业加强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日本政府对此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在中央和地方都增设了休闲渔业组织,强化管理;与国际接轨,由国家立法实施游钓准入制度,并对游钓船的使用情况和游钓的主要品种与产量进行登记;加大投入,建造人工渔场;改善渔村渔港环境,完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休闲渔业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同时,渔民、游钓者和渔业协同组织也参与休闲渔业管理。
  日本在休闲渔业发展中非常注重发挥科研的指导作用,开发出许多有效的污染监测手段和治理方法,使渔业水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另外,日本对人工渔礁的研究非常细致和深入,水产厅属下的几个研究所都有专人研究人工渔礁与鱼类的关系和人工渔礁的效益等。人工渔礁的投放,从根本上限制了底拖网作业,海底从平坦变为高低不平,再加上人工放流各种鱼苗,使原本日趋衰退的近海渔业资源得到了恢复性增长,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外垂钓先进管理经验之四
---加拿大垂钓规范而严格    加拿大湖泊众多,但人口稀少,是垂钓爱好者的天堂。它在垂钓方面的种种规范与美国有点近似。
  在加拿大垂钓必须先取得执照,这种执照钓鱼可分为“S”照和“C”照,“S”照为运动性钓鱼执照,“C”照为保护性执照。执照的类别不同,权益、义务和费用也相应不同。在加拿大,持有“S”照可在发证的省内水域垂钓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还可带走不超过6尾鱼;持“C”照者可在同样范围的水域垂钓,但只能带走符合规定尺寸的2尾鱼,但有的鱼种是超标准的,也就是说这种鱼你无权钓,钓上来也要立即放生。钓鱼执照的收费标准,据了解,加拿大2005年的钓鱼执照价格是:“S”执照需交28.50加元,持“C”执照需交19.25加元,非居民“S”照为62.50加元,持“C”照为38.00加元。另外,短期临时入境的外国人也可以在加拿大办一天或一周的垂钓执照,但费用不比年照低多少。
  为了便于钓鱼执照的发放,加拿大为广大垂钓爱好者办理执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凡是经营体育用品包括渔具专用商店和大型超市的渔具专卖柜台,只要业主提出申请,都会得到政府授权为钓鱼爱好者办理钓鱼执照。本国居民及外国人只要提供合法钓鱼执照,在上述场合都可以在十分钟内拿到执照。可以颁发执照的地方很多,仅在加拿大安大略一地就有两千多个授权单位。
  加拿大垂钓活动的管理很规范,它与美国一样,设有专门机构及特警来管理和规范垂钓者的行为,他们对钓鱼活动的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对装备的规范,加拿大规定,持有合法执照的垂钓者只能使用一把竿,三枚鱼钩;二是对垂钓时间的规范,有的水域全年开放,有的水域部分时间开放,开放时间主要取决于该水域鱼种的排卵期;三是垂钓水域的规范,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将所有的水域分为A区、B区,而A区、B区又编成序号,如A1、A2等。区域不同,垂钓开放时间不同,鱼种及限制带走的鱼的尾数也不同;四是鱼种及尾数的规范,钓鱼者每天垂钓的鱼的品种及尾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除了上述规范外,加拿大对垂钓的环保要求也很高,从鱼饵到现场生活垃圾的回收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异地活饵不能在本地使用;小便被视为违法,当然,垂钓区域都设有临时厕所。另外,垂钓者必须将钓鱼执照随身携带备查。如果在钓鱼现场发现你没有钓鱼执照或违规钓鱼,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据介绍,每条鱼每人次若不支付二三百加元或美元的罚款是过不了关的。加拿大以省、州为主对广大水域和垂钓爱好者的统一管理和规范,有效地保护了广大水域的鱼类资源,在为广大垂钓者提供良好的垂钓环境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环境,他们对自然的爱护和尊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国外垂钓先进管理经验之五
---荷兰的垂钓“杠杆调节法”  在欧洲各国,特别是西欧沿海国家,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比如说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它的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海岸线长1075公里。可以说世界上荷兰王国是最喜欢垂钓的一个群落,在这个仅有1400万人口的王国里,有垂钓经历者达700万人,其中加入垂钓协会的会员有480万之众,这几乎是成年男子的90%。人说荷兰“十男九钓”一点也不为过。
  荷兰垂钓成风与荷兰特殊的低洼地势以及多湖泊、多池塘的地理环境固然有着某种必须的因果关系,但物质生活水准和特定的文化心理,也不能不是荷兰人热衷于垂钓的内在原因。荷兰的垂钓原本只是荷兰民间自发的休闲方式。形成休闲风气是在荷兰经济迅速发展的上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日趋增多的垂钓者与现有湖泊钓点形成僧多粥少的失衡格局,垂钓者为争抢垂钓场地常常引起纠纷。
  为调解垂钓矛盾,荷兰各级各社区纷纷成立垂钓协会,这时,市政当局也不得不将这一原本是个人化的休闲行为纳入行政管理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在五花八门的管理方法中,“杠杆调节法”是最为有效的。比如,“行政杠杆”要求垂钓爱好者一律要申请执照,执照上注明垂钓者姓名、所在社区,并限定垂钓区域和方位;虽然垂钓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税务杠杆”要求垂钓者必须照章纳税,纳税时间限在每月5日缴纳上月税款,税额一般按区域等级缴固定税;“法律杠杆”限定钓鱼的大小重量,钓起的鱼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重量,就必须放生,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荷兰,垂钓者除随身所带的鱼竿外,还有一本钓鱼热照。
  结束语:关于国外一些国家的垂钓先进经验,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因为掌握的资料有限,展示给大家的可能只是一些凤毛鳞角,但相信我们从中已窥见一斑,国外这些国家对垂钓的规范化管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理念,的确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记者叶青整理
如大家有其他国家垂钓法律,请跟帖补充。

快乐的鱼竿 发表于 2013-12-18 17:40:08

向人家学习。

jeekea 发表于 2015-6-5 18:40:42

这样钓鱼,才不会无鱼可钓

johnyjwang 发表于 2015-6-10 17:01:53

上来看看,多多学习一下。

hepuluojun 发表于 2015-8-11 09:26:58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国外的钓鱼法规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