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海钓人网

海钓信息一手掌握

亲爱的钓友,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黄条鰤的习性特点及海钓技法详解

[复制链接]
2898 0
admin 发表于 2016-9-2 12:21:5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条鰤的习性特点及海钓技法详解。黄条鰤,鱼纲,鲹科。辽东半岛沿海多俗称“黄犍子”、“黄犍牛”。(因其“力大无穷”有如犍牛般而得名。)体呈纺锤形,稍偏侧,头部略钝,第一背鳍棘六根(幼鱼7根),上颌骨后端仅达眼睛的前部下方,且后上角呈圆形。胸鳍与腹鳍相比较短,口斜裂,上下颌具细牙。体侧有一明显黄色纵带,沿腮骨直抵尾柄(黄条鰤一名由此而来)。1 z' I: A$ J/ F1 \8 _1 k5 ?
, U! t% `: N# H3 Z" K) r, w, O
  尾柄部分短细,侧有隆起嵴,尾鳍基部上下各有一缺刻,尾呈黄色分叉很深,体被小圆鳞,脊背多呈青蓝色,腹部很白色,体长一般在60——80厘米之间。最大者近两米,体重也均在40——50千克,是近期沿海钓友海上施钓的主要对象鱼之一。
1 R! N) g6 `) p- e/ m1 j  I3 [
1 V% }, R9 u+ R( }
: v. ]7 U3 k( S  Z- u一、黄条鰤的习性
7 U2 }7 }  R& R! S  黄条鰤属海洋暖温性中上层掠食性鱼类,随季节的温度变化做周期性洄游,产卵期多在春夏之交,即每年的5——6月份期间,卵呈球状且呈浮性。黄条鰤生长速度很快,1鱼龄体长45厘米,2鱼龄体长就可达60厘米。主要分布在我国各大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澳大利亚周边海域远离岸边的外海岩礁区附近水域。
" j" ^# b  Q* }) i3 e" V$ C% f+ K+ _: q* L
  作为一种海洋中分布极广的掠食性鲹科鱼类群属,除蓝鲹,马鲹等的形体呈其侧扁外,其他如生活在热带及暖温带海域的长鳍鰤、大鰤和游戈于太平洋东海岸从哥伦比亚到智利附近海域的加州黄尾鰤以及我国沿海常见的杜氏鰤和黄条鰤的体型都有着极好的流线型体态和分叉很深的极具力量的尾部,当快速游动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小与海水的摩擦力和前阻水流,如发射的“鱼雷”般急速前行。
. \& V, g4 e4 |3 z7 f
: z$ @, T% f0 L0 v) S, q. k  [  黄条鰤通常在表层水温20℃——25℃以上时觅食活跃,主食是鳀鱼,玉筋鱼等小型鱼类及头足类和甲壳类海生动物。大连地区每年七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洄游期,黄海南部稍早一些,黄海北部长山列岛一带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黄条鰤幼鱼(小于30厘米)多喜欢在海中漂浮物和水母,褐藻类植物的阴影下游动觅食,成鱼(大于40厘米)除个体较大(100厘米以上)的倾向于“单独行动”之外,其他个体通常以数十条或近百条聚成一群实施“集团作战”。
5 S& \; I& ~5 o- s% W6 N$ _, ~. `) J: C, T+ d% @  T
  黄条鰤属掠食性食肉鱼类,加之游速极快,多以中上层小型鱼为食,黄海南部及黄海北部盛产的小鲐鱼,提鱼,鰔鱼等都是黄条鰤的主要食物来源,八月下旬开始则以鱿鱼为主。1999年秋,笔者与朋友在遇岩礁西部礁区上矶钓时,就是采用活饵(二两左右的小黄鱼)钓法,曾擒获过一尾近20斤的小黄条鰤。
, s5 H; R# Q' |
7 S" }$ J4 H% j: l( e( R* E9 G& t* y3 e  黄条鰤觅食时多采用前堵后追的“集团”方式“围剿”小型鱼类,故在“围剿”过程中常常追杀得小鱼慌不择路蹦出水面拼命逃窜,必然会引来大群的海鸥“趁火打劫”,因此,在施钓黄条鰤时,海鸥的动向是寻找鱼群的绝对不可小视的因素。4 I% ?. E* W0 f1 [% {

0 v5 r* r2 O" v& h& w  2008年9月4日在下与爱徒佳晨、雨虹前往园岛拖钓黄条鰤,在近一两个小时施钓未果的情况下,临近中午突然发现远处有大群海鸥不断盘旋,俯冲海面且鸣叫连天,明生船长立即驾船从外围慢慢逼近那片海域,及时投下波扒拟饵,拖钓不到五十米,便有一尾30余斤的黄条鰤中钩。8 j& l- S4 l9 e; C

4 m+ @) b) x8 B. H" G0 d" t  黄条鰤吞钩凶猛,性情暴烈,一旦中钩其挣扎爆发力往往是自身体重的数倍以上极具蛮力,如犍牛受惊般狂奔不止。笔者原单位属下有一绰号“三驴子”的钓友,从小就在黑石礁海边长大,据他说有一年(80年以前)在大连南部“偏岛”海域拖鲅鱼时偶然钓中一尾大黄条鰤,其野性十足,竟将他连同钓船拖到付家庄“二砣子”小岛附近,算算距离足有五海里还多。(哈哈,此事多少年过去了我也一直怀疑有演绎成分)
' {: a5 [; y+ K. V! V8 |. P& P$ b3 \0 w. D/ }0 G
  另外,黄条鰤还有“劣性”。一旦中钩会迅速脱离原水层“紧急下潜”一头扎向海底后疾奔。此时瞬间的爆发游速极快,拉力也极强,常令钓者错不及防,如若钓具的泻力调整的不当或线径太细未及时放线,霎那间便会绷断掉线跑鱼。- D: T- U5 L" q- e/ E
$ L. x  d* [1 p( C. ~
  2004年秋笔者第一次(也是首次接触拖钓)跟朋友出海施钓时,在钓获其中一尾重达30多千克的黄条鰤时,虽然提前已将泄力调整好,但因瞬间黄条鰤急速下潜,出线速度奇快,钓线在通过绕线轮的出线孔时因摩擦力加大竟然“冒起烟”来,情急之下另一钓友急拎大瓶矿泉水浇到出线孔和绕线轴上才避免了钓线摩擦“起火”烧断的危机。$ Y" a( q% g  T* o$ Z: N

) S% r: h  S  S+ \3 c7 S二、施钓前的准备
: F' t! Z; S" E0 x! p) O2 f+ V  施钓黄条鰤因多在远离陆路的外海进行,需要有安全的措施和必备的条件,对此,做好钓前准备是每位钓友的首要任务和必要前提。
& o; M( j3 Y* Z( t* O
3 E6 r. `. A% @+ s$ R' u2 i  首先,设施齐全,性能良好的具有专业性的钓船是必不可少的。
; S4 I, n3 s  a; |3 c# n' |1 Q0 K; W5 V
  因为黄条鰤的生活范围大多选择在离岸较远的外海区,以大连沿海为例,钓友想钓到此鱼,大都要“漂洋过海”远赴十几海里或逾二十海里以上的园岛、遇岩礁等附近海域施钓,一般航程大多需要几个小时。(在长山列岛附近的筏区内施钓小黄条鰤除外)对此,对钓船的选择除必备有防风浪的客舱,固定的钓椅和良好的GPS导航系统以及抗浪性很好的船型,对于驾驶钓船的船长的技术也不容忽视。
; E4 s, L: n3 ~2 e, C  @' Y; r, f" L- T
  因施钓黄条鰤大部分钓友多采用拖钓的方式,对于钓船的航速和航向的形态控制外行人很难做到,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停驶或在那一船舷起鱼都直接关系着拖钓的效果。: P. g- K6 n- X; T+ d
, G' T( |% ?/ G1 d6 C
  当然,如能在具备以上的条件的同时,有一艘双驱动150马力以上机器配置的高速钓船(每小时不低于24节),除能有效地节省在途时间或遇天气突然变化及时快速撤离外,在施钓过程中,一旦发现大的鱼群,也能及时的反映,快速航行追赶鱼群,不至于因行速太慢眼看着鱼群逃逸而“心有余力不足”。
3 {# o4 ?  H. F% Q
# t# N3 b7 g5 {1 G- A+ T* M% m  其次,施钓黄条鰤的钓友要密切关注海洋气象状况; w7 p8 `+ e: I8 X- {- B% R

) _/ E/ u' u# c) O$ ]  这里包括风向,风力,温度,表层水温等,以大连为例,施钓黄条鰤鱼大多在每年的七月下旬开始,“立秋”后则是旺期。此时深海的表层水温大多在20摄氏度左右,气温的变化也不大,同时风力一般都在5级以下。但如果前一天风雨较大,(如此段时间正值汛期)或东南风、东风较大,海面必然波涛滚滚。风力越大浪涌越高。% a$ i/ v, n; `  G" i! ?: e$ ~5 O
& Z) D+ U3 |$ W# k6 T5 G9 P0 ?
  特别是外海区的风浪较近海更要大了很多,只有在偏北风、西南风风力较小,且连续几天水温变化不大或海面波澜不惊(大风浪天黄条鰤很少吞钩)时,才是黄条鰤食欲大开,觅食活跃时段也极高中钓。- e' n# R6 F: F& x6 Z1 ]
% |5 h+ V$ A5 e+ ?
  再次,外海施钓黄条鰤也同样要准确把握潮汐变化规律3 k" _% D9 b' H1 _: `

! Q7 I; q6 o/ G3 l% u. W) z  因为潮汐的涨落及海流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黄条鰤的活动规律和觅食规律。特别是钓这种中上层的掠食性鱼类,海流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施钓的效果。因为施钓黄条鰤的海域多是无遮拦的远离陆地的“老洋”。由于远海大潮汐期的海流极强,那些体型较小的鲐鱼,鯷鱼,鰔鱼难以抵御海流的强烈冲击多逞“散兵游勇”难以成群形成“鱼汛”,故很难对黄条鰤形成“诱惑”和“刺激”。( i. X; e7 ~) e! O* j

7 T5 [# @0 Z, |+ u# Y6 X  a  而中小潮汐则不同,较缓的海流,波澜不惊的海面,上述小鱼多会在此段潮期形成大的群体在和缓的海流中“统一行动”,必然会引来黄条鰤“围剿”。另外,大潮汐的强劲海流对于实施拖钓也十分不利,且不说顶风顶流耗时耗油,在拖钓的航向掌握上也难得准确,“随波逐流”是必然的。故此,拖钓还应尽量选择在“起汛”潮汐时期,即每月的农历初十二、三或二十七、八之间。
/ B2 R, z8 p* X/ P7 Z, j- K
4 P: M: m& o9 K, n" ~3 `8 Z0 M三、钓点的选择1 C, o% ]$ A( ]4 \
  作为施钓黄条鰤的钓点,它不同于其他如沉底式的船钓钓点。因黄条鰤属掠食性中上层鱼类,其游速又极快,活动范围又较大,较之沉底式钓法的钓点相对划定的区域变化了许多。对此,钓友在施钓黄条鰤时应尽量围绕以下几种海况来确定。9 H* ]% V1 o6 ~& `) a; f" _& y
9 |/ V+ r: Q3 t' g2 f
  一是,相对于拖钓之法较为简便的浮钓定位钓法的钓点。. K) @4 q/ \) K# Y+ Z) a+ ~- v0 m
9 j. @" G4 A2 T
  这种钓点多处于远离大陆的海岛周边(如长山列岛的黄海北部)的海珍品养殖筏的周围,针对施钓小于35厘米的黄条鰤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由于海岛的水质较大陆周边海域要好了许多。小型海生动物生长迅速,特别是养殖筏区内的食物来源充足,小虾,小鱼特别是游弋于养殖筏区内的鯷鱼、鲐鱼、玉筋鱼等都是黄条鰤素食的“美味”。
1 P# M+ i" g, G: I) G; d- u. U+ k, {6 C, I$ s+ q. u8 H7 _
  另外,相对于这种小型的黄条鰤,由于从幼鱼到成鱼的生长过程中,仍然沿袭和保留着习惯在海面漂浮物的阴影下生活的习性,故多逗留于此。况且,相对于一,二千克的小黄条鰤仍处于成长初期,其“体能”还难以抵御外海的强劲海流和风浪,故多游弋于此,如在这种钓点施钓黄条鰤应是不错的钓点。5 e" l  ^; Z  U' w

1 O( r9 Q' l/ @) D( X  二是,对于施钓那种长达80厘米以上的较大黄条鰤的钓点选择
- z2 G: w9 m5 J6 G( T/ j; l  o$ [6 |2 ^; ~( k
  目光应瞄准外海中的岛屿的岩礁区周边海域。因为这种钓场的水面宽阔,岩礁区的海生动植物众多,加之受海流影响较大,海水中的含氧量又极高,小型鱼类多栖息觅食于周围,其群体也较大,必然是黄条鰤的主要捕食场所,极适宜采用拖钓或“JIGGING”的方式来施钓。且一旦发现有黄条鰤中钓,必不是“散兵游勇”,多是数十尾的群体,其钓获量可想而知。! M0 x! g% W" A

4 t2 e* m  s; D# v" c  如大连海域的遇岩礁、园岛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搏鰤钓场。用好友王军民的话说:“在日本海或台湾海峡施钓的黄条鰤绝没有超过20千克的,大连海域的黄条鰤如此之大可以说这里是亚洲地区最好的施钓黄条鰤的钓场。”
7 ?# \/ J# X2 w: I3 V
' z% N9 P, {  f/ X0 t6 ]8 b  三是,海岛周边海鸥的动向,往往会起到“向导”的作用。
, Z# n& W# n/ a3 w9 I4 u2 L; {/ j9 f- ~  |
  “海猫(鸥)成群水上闹,必有鱼群水下跳”。这一流传辽东半岛沿海中的渔谚语便充分说明了海鸥的活动与鱼群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黄条鰤当发现可以捕食的小鱼群时,常会采用“围堵劫杀“的战术大肆猎杀裹腹。此时遭遇”杀戮“的成群小鱼为”活命便“慌不择路”挣命逃逸而不断蹿出水面,激起海面水花四溅,银光闪烁一片。1 g" z: t  q" k( J

6 K( D) r& L9 e' |% p  这一“逃难”的情形,必然会吸引在空中四处觅食的海鸥那锐利而饥饿的眼球,片刻间便会有成群的海鸥牵来“趁火打劫”,捕食那些惊慌失措浮出水面的小鱼。由此,钓者可根据海鸥所示的范围,驾船快速逼近那片海域,投饵施钓必然“弹无虚发”。0 H: i( W7 b# g2 d8 j% \
' N2 l  Y  e3 e) v% A8 L
  四、钓具的配备3 `: Q' F+ `# b4 u9 w
  施钓黄条鰤的钓具不同于一般的岸边矶钓和近海船钓。黄条鰤除在个体上普遍大于近海鱼类外,且中钓后挣扎和瞬间的爆发力极强。所以对施钓黄条鰤的钓具的配备要求应以坚挺结实、抗拉力和净钓力性能良好为前提。具体的钓具匹配如下:
3 x( g' e7 v/ e6 s$ h1 f
/ \7 x$ w: j  Z0 m! o" G  1)岛屿周边养殖筏区施钓钓具的配备2 Z* I* X( L2 G
  应尽量选择并继式(插节)锤负荷50号以上的专用钓竿(boat),竿长要求在2.4M以上。这是因为在实施筏区的施钓小型黄条鰤时,钓法的匹配需要采用浮钓的方式,一般在钓棚的设计上不超过2M,采用较长的钓竿,中鱼后,可快速扬竿刹钩。且因竿长省却收线的“工序”,没等黄条鰤来得及反映,便可利用竿体的力量直接甩于船上,不必担心黄条鰤窜入筏区的缆绳或养殖笼内而断线跑鱼。
# Y/ q& i2 P2 B2 j, N$ {/ C1 g& G4 q- A9 x& ?4 f
  与之相匹配的绕线轮也不必要求尽严,一般的中型旋后式绕线轮是可以应付,如国产4000型号左右的即可。主线的配置以6号船钓用编织线为上选,栓钩的支线可以采用8号尼龙线或25磅左右的专用前导线线。钓钩的海钓专用钩中的22——24号为主。另外还需配备一些的配件和海钓专用3号以上大阿波,和棉线结,转环铅,小档豆等。
5 L" h( r" {1 N- S
0 h6 [, |$ j0 _# @+ t! R/ k; w% S  2)外海拖钓钓具的配备( y6 _! x% F2 a8 P: f+ n
  施钓较大型的黄条鰤采用拖钓的钓法,历来是国内外钓友十分推崇的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正宗”钓法。其钓具的配备多选用专用拖钓竿(trolling)配置。拖钓竿的竿长一般都不超过2.4米,整个竿体除轮座的下部位为增加强度多采用合金金属外,其竿体的主要部分均采用不饱和树脂“玻璃钢”材料制成,有极强的韧性和抗弯拉力。
  r/ e7 E) Z  B  R$ L/ T' n% j1 g4 v5 a- l; L$ _
  目前市场上也有采用低吨位碳素纤维或那种俗称“包碳”材料制成的拖钓竿,虽然在竿体的自重与“玻璃钢”相比轻了许多,但在抗弯拉力和韧性上还难以达到要求。对于经常使用波扒钓法的钓友,目前国内的加拿大阿蒙森(中国公司)首支专为中国钓手量身定做的大钓力(12——15公斤)专业钓竿已经出产,(经试钓其品质绝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应是不错的选择。, t. a$ ]' D) e" A  O* k# f
0 Z& ~+ S& E( ^: g
  与钓竿相配置的拖钓绕线轮,多以那种储线多,拉力强的专用拖钓轮为主,俗称“鼓形”轮为主。大连地区的钓友因习惯则多配置Shimano的STELLA20000和8000以上型号旋压式绕线轮。拖钓用的主线一般要求直拉力在60公斤以上,12号左右的专用编织线或VARIVASE8号左右,线长要求至少300米。前导线应以50磅为主。钓钩的配备以采用拟饵钓钩为主,其假饵要求颜色鲜亮,潜降泳层3——9米、重量70——95克之间的为多数,如YO—ZURI系列。拟饵波扒可以参考日本产达瓦18厘米75克的DORADOPENCIL或其它系列。以根据海流强弱或黄条鰤的泳层变化随时调整。
+ ?( F; K, D" U1 ]  Q, h7 {( N4 F9 Y
: s4 ]" y  c2 ?1 q) v  3)JIGGING钓法钓具的配备
, Y- G0 I7 B% v4 J  `& Z“JIGGING”即“汲钩钓”或叫“铁板钓法”,因其钓法独特短短的几年中就已风行。此钓法无论是在鱼种还是在手感上,可以说是目前海钓中最直接、有效的垂钓方式,而且中大鱼的机率非常高。据说,日本的JIGGING钓法现在已超过深海300米,使用的铁板也重则1000克以上。
  [1 M) C' p% e( f, B4 H
& s4 R7 b% t9 _6 K! b$ kJ  IGGING所使用的垂钓手法在拟饵钓中也算非常特殊的一种。随着不断抬竿、摇轮时强度、速度的変化,灵活操控海底铁板路亚向上摆动,以此诱引周边対象鱼种掠食咬钩。在钓具配备上,因其钓法特殊对JIGGING钓竿的要求也较严。$ q3 F& h/ Z% H, l/ m; m. S- B9 g4 c
. h8 A4 L4 {( q5 P9 g
  首先,要求钓竿五五调性。+ I$ _7 q5 \; e5 ?6 e  I

: I; Y8 ^' x; u, h0 }1 n! ^4 b5 G* e' [  让JIG时的撞点靠近论座一些。这样一来在晃JIG的时候撞点就会小很多,不会对持竿的那只手造成拧伤和不适。三七调或二八调的竿子如要晃到和五五调一样的速度,那么持竿的那只手臂必需承受比五五调更多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颤震。. o/ w3 v( H1 B! x6 J3 w

1 W- A  ~- H; s& B. Q  其次,要求竿即短而又有弹性。
/ b7 N: R/ @! {* W) J" O+ i& k  O3 n. \2 {+ d' U: o9 j: |: L
  其弹性要求好于一般活饵竿,高弹性可以让JIG跳的更高更活,而且可以让JIG有更长一点的停顿点。
$ a4 C/ {- w6 O" v. h" p/ x% T# ]8 @! Y% q1 `/ b4 ~! o6 b2 _" {
  三是,竿体的吸震设计。/ j1 o. P; X7 m6 A

* d" S; z4 j2 K+ i0 r3 v) k% A  要求竿体加装避震介质,当竿上晃时会撞着正在停顿的Jig而造成撞点,撞点形成颤震,这种颤震需要尽量被竿体上的EVA等吸震材料吸收化解,使钓者感觉就不会那么累。除了EVA外,好的竿体上加装有散震孔的镂空管也可以把颤震的残余减到最低。5 K4 q: F, R% ]2 H% I

* N3 n$ O# `. T) r8 {  四是,结实的配件
' q& \) {; }3 S% M8 @& a/ Y" s0 ]  N) c' F
  JIGGING竿是需要不断运动的钓竿,当快速晃饵时,所有竿体上面的配件都要扎扎实实的跟竿体承受Jig的动态,不是所有的竿子都能承受Jig动态时的大幅度震颤。1 [) P& M4 u9 X/ ?6 e- C, `
% b4 J+ U$ d* _2 d: z7 J
  五是,竿体的适当配重与平衡。2 c, g: {7 N/ S+ {4 T4 Z) p% ?) v& g9 a
+ M5 m, y4 Z4 \  G$ s
  过轻的jigging竿并不一定是好的,真正为钓者设计的jigging竿,要把平衡点设计在接近甚至就在绕线轮的轮座附近,持竿的感觉应该是“头轻”。晃饵时撞点越接近持竿点越好。这样除可以节省晃饵体力更可以在搏鱼时有更直接的触感。因为,JIGGING竿是时刻在承受力量的钓竿,跟一般的钓竿只有在抛投或中鱼收回才会受力不一样,因此,JIGGING竿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轻量,相反只有足够的重量才可以抵消JIG所产生的任何拖拽力。所以,在选配专业Jigging钓竿时一定要遵循以上因素来考虑。
( j- d1 M/ [: _/ p/ R3 J  o9 g9 P! i2 a+ R5 B. I* {
  与专业Jigging钓竿相匹配的绕线轮大多以ABU的REVO-STX-HS横向轮或西玛诺STELLAS5000型以上为主。至于Jig目前多以日本品牌产品为主如茂木、达瓦、西玛诺系列等。当然,Jig的选配一定要注意有浅场和深场的区别。Jigging钓法的主线配置多以6——8号编织线为主也多以日本品牌为首选如达瓦系列等。另外,大物钩的选择应尽量配置品牌产品以保证其中鱼率。$ Q" f9 x# H) g, {, V# w

" l8 b& w, U  ]1 O% z4 S$ N  五、具体钓法
. A. l' @: Q4 U1 U  施钓黄条鰤由于钓点和获鱼个体的选择不同,其钓法也有着截然的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鱼能否被钓到,完全取决于鱼对垂钓者主动行为的本能或反射反应”。钓鱼技术的实质是垂钓者和鱼之间恰到好处的相互作用,准确地判断出对象鱼的泳层,并设计出准确的钓棚,才是钓者的高超技术的反映。
) Z3 Q- ~1 [, A- A% U: D7 k3 W2 z% i/ b& L5 l% i# v, c; S

/ y8 R5 ]; l4 l( l5 H0 |4 ]$ l# W  1)海岛周边养殖筏区内的钓法:
3 i; E4 i2 R7 w7 Q2 H  q, C$ u+ U5 u4 n
  (以配置2.7米钓竿为例)主线引过钓竿所有导环后,以等竿长定位线位,穿上浮漂定位于1.5——2米左右,系重量约等于浮漂浮力30%的小型转环铅坠。取带支线50厘米长的系有24号钓钩一枚,拴紧于转环铅下端孔内。钓饵以鲜活的小黄鱼,鳀鱼,玉筋鱼(可在养殖筏区内诱捕)以及小虾等为主。4 P7 F. N" a' K+ F5 @1 k1 j
) a$ c2 K9 y5 @. \$ f5 ^. ?
  小鱼要轻挂其背,小虾从尾部挂入。不必放线,直接将钓组荡出船外放入施钓钓点,静观浮漂反应候鱼。当发现钓船周边有小鱼虾惊慌失措蹦出水面时,必有黄条鰤在水下觅食,此时要“时刻准备着”。. `8 `" Y2 P4 C# U0 n& Q

- X6 k' `4 m6 z! [/ g6 m/ j0 T, k  黄条鰤吃钩凶猛,反应在浮漂上大多为突然斜向“黑漂”,随之竿体伴有瞬间大力下拽感。此时要立即扬竿刹钩“绷住”,不可放线以防黄条鰤窜入筏区缆绳或养殖笼中缠绕。待鱼被“领回”头时即可发力扬竿,刹钩到取鱼上船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尽量可能减少起鱼过程中被钓获的黄条鰤在水中过长的挣扎停滞时间,以免惊扰其它觅食正欢的小黄条鰤。
0 K: j7 F) u) H8 W' Q+ W0 Z0 |0 \& C9 @& Z7 s3 i- Y( S
  2)采用拖钓法钓取较大的黄条鰤
: ?- ~( ~5 n& j7 m
( F6 t, X( r. \3 T- ?" d9 D- v  这种钓法历来被视为最正宗的钓法。但出钓的时机掌握却不容忽视,因为毕竟是远赴外海,决不可盲目行动。耗时耗油不说,如整天钓不到一根“鱼毛”,其心理打击也必然挫伤出钓的热情。为此,出钓的前提必须是根据当地的气象,海况及他人的最近可靠情报和信息来确认前往施钓海区黄条鰤鱼群存在的最高可能性。
6 A% F) L/ _3 j) T' y# r6 S+ p6 z5 m. H9 C& A
  具体的拖钓方法:
( {9 C" B9 t& k
3 J  G8 u2 K9 |4 H! j' t& w4 s/ L4 U  到达拖钓海区后,要设专人认真仔细观察海区的潮流,潮间带周边有无小鱼群活动的情况,以及如前文所述的海鸥的异常动向等相关信息,来确认鱼群存在的大概方位。当确认有鱼群出现后,要快速小心翼翼的靠近鱼群的外沿前方后投下钓组,根据海流流速确定以航速4——6节最大不超过8节(注:1节等于1海里)实施拖钓。拖钓的放线距离一般在100米内即可。同时,拖钓过程还有重要环节需要注意,即太阳照射方向、钓船航向和鱼群间三者关系。0 ?% o. v. W0 w& u

7 K7 P* B0 S  H) x  “最佳的拖钓方向应该是是:背对太阳或侧对太阳直射的方向来进行。”(摘自日本雅马哈水产杂志)拖钓黄条鰤大多采取两支钓竿同时施钓,施钓钓组为前后次序入水,一般都是在先减速航行中进行,当钓线放出80——100米时再提速航行,开始拖钓。拖钓过程中,钓者还要以手扶竿体的方法,通过竿体的“动静”来“仔细观察”鱼形拟饵在水下的状态,即以感觉水下拖动中的假饵与海水产生的脉动冲力每秒钟“跳跃”一次为最佳拖航速度。9 b& E! x) e3 A  _8 ^. g. v

. z* I5 w$ D9 b  l  }7 M* g  同时,在拖航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将拟饵保持或调整在水面下的钓棚高度,即黄条鰤的觅食层。并通过不时的扬竿紧线、落竿松线来调整拟饵模拟受伤小鱼的水中状态。这些,在国外大多使用“潜航板”和“飞机式”潜水器俱来加以辅助。特别是那种开有5——6孔的“潜航板”,可以按其不同的位置来调整拖钓过程上板与水的平面夹角,从而保证拖钓的准确钓棚。同时,“潜航板”在水中的脉动冲力传到板后的拟饵上产生跳动,更似小鱼游动或受伤挣扎以假乱真,诱使黄条鰤中钩。3 I( K$ L% ~, p- q# o' l! T4 `

! D! i- X! U) t: }4 H! L  拖钓中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钓船的操控,这一点也是关键。一个有经验的好船长除了会根据当时海流强弱随时调整钓船的拖钓航速,同时在驾船拖钓的操控中大多采取以S型航行,目的是将拟饵甩在航迹外沿。因为,在钓船拖起的白白的航迹泡沫带中极少有黄条鰤中钩。同时,当黄条鰤中钩后,好的船长会及时调整钓船状态,或加速将大物拖出礁区或及时停船搏鱼,并判断大物的走向及时调整钓船在那一船舷起鱼(切记,船后绝不是起鱼的地方)。9 B' i% p" t& j1 b# ]& l$ {9 `. z
4 v' Z3 \9 g+ s: n. ~' f( A
  当然,为防止黄条鰤下潜进入礁区磨断钓线丢饵现象的发生,钓友们也可以试试采取不放泄力直接搏鱼的方式来施钓。(2008年9月的园岛礁区内拖钓在下与佳晨等兄弟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这里除了要求船长在第一时间采取及时措施驾船离开礁区外,钓手的体力要求绝对是第一位的。你想,此时钓船的内拖力,大物的外拽力,钓手在中间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量绝非一般体力难以抵消。当船脱离礁区,船长应立即停船,余下的就看钓手搏鱼了。
3 A6 ?$ I. E& o" }: g8 \, m7 C( l1 {7 d8 d8 t/ I' s
  3)Jigging钓法
) W4 Y, c' F) ~4 {. m3 k
4 G  H0 B5 |. [" v) |7 j- j  JIGGLIG钓法是一项需要体力和技巧的钓法。到达钓场后要根据“流急用重,流缓用轻”来选择施钓铁板(Jig)。当铁板到底后要采用有节奏的有意晃饵和高速收线的方式诱鱼中钩。晃饵的手法要求也是在不断的施钓的过程中反复练习才会“熟中生巧“。(当然,有探鱼器会更加确定施钓钓点的情况以“有的放矢”。)通过钓手不断的抽动、晃饵,当铁板突然失去重量或有大力向下拽拉时都是有鱼中钩的讯号。此时,要大力扬竿刹钩以使大物钩能深深的刺进鱼颌。) ^3 t& ]) p+ M# K* C. Z
- @/ X# i6 C' L' H/ P) A
  施钓时铁板(Jig)的选择首先是形状(即是否是接近近期黄条鰤围猎的鱼种的鱼型,越接近越好),其次是重量,以应对不同的流水,最后才是铁板的颜色。铁板的形状是关键,能否引起大物的攻击关键要看铁板在水中的走势与状态。当一枚铁板以不规则的滑行状态进入标点范围内,通过钓手的晃饵上抽,极象一颗定时***在随时等待引爆。当那股突发的“爆炸力”在第一时间直接的传达到持竿的手中,那种兴奋与快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1 D% ]2 K( l8 T& u) \6 h% d0 A
" p& V; N5 z. o! W( {! A0 W2 Q* m8 _
  黄条鰤吃钩凶猛,尤其是拖钓中,中钩的多为较大的个体,一般均在80厘米以上,一旦中钩,其爆发力十分惊人,瞬间便会拽着钓线急速下潜。以大连地区海域为例,黄条鰤第一次冲刺下潜的深度基本可达50米左右,也就是说基本一潜到底。此时钓船应该立即停止,(在礁区内除外)如鱼太大则需要立即“倒车”,减缓钓线拉力,但一定要保证钓线不能松弛。1 q8 @+ S" J# U3 n0 y; `1 H: m

  {" V$ n" c7 ?. p  当黄条鰤第二次冲刺时,要审时度势,可将泄力档位加大一档,始终保持让黄条鰤“带力”逃逸,以快速消耗体力。并通过时断时续的收放钓线的方法,尽量与鱼周旋,直到黄条鰤筋疲力尽,浮上水面时,再慢慢回收至近前,用搭钩拖至船舷一边来起鱼。在此需要提醒诸位钓者的是:因为拖钓大多采用两支竿的钓组入水,如其中一竿中鱼,应立即收回另一支钓竿,防止缠绕。同时在缚鱼时,钓手的“肚顶”要戴好,有钓椅的上面的捆绑带一定要扎紧,钓手的安全应放在首位。8 i, l" }* ~+ o' F9 F0 ^; U, ]
$ S! l7 t. S$ `& g2 Q% ^( ~. X% m
  综上所述,笔者就黄条鰤的钓法也仅是以辽东半岛海域为例做一简介,由于地域海况不同,各地区钓法也必有着差异,撰此拙文仅供参考。* o# s$ f4 [0 }! H1 t8 ]
" r5 W9 h/ s. Y5 n/ _&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踩过的脚印
收藏
收藏0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抖音号
打开抖音扫一扫

客服电话:186-2180-4396

客服邮箱:87754192@qq.com

微信号:haidiaorencom

Copyright@2012-2026 haidiao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网上营业执照]

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