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M% P# w7 _* x! c0 A3 l有一本日本钓鱼期刊曾发表过一篇大作,名为「 南极虾挂饵法五十种」,并且附上每一种的示意图、原理及使用时机等等。当我初见那标题时,心里跟大家一样吃惊:单单一个南极虾,竟然就有五十种挂法?我怎么只会三、五种而已!简直逊毙了。 可是细读完全部内容后,我发觉那里面除了少数几种以外,实在并没多少可取之处,换句话说,所谓的「五十种」其实大部分都属哗众取宠之作,没太大实用价值,所以本文将以台湾地区比较适用的几种方法为标的加以介绍。1 n d6 M) C) |3 l0 J
一、顺钩法--把虾尾摘除,钩尖由其身体末端刺入,顺着虾身自然弯曲弧度往前一直勾到虾头部位,使钩身整个被虾体包住,而虾脚收在身躯弯曲弧度的内侧。这大概是最普通、最不需要学习的本能式钩法了,任何人看到南极虾的样子应该就知道可以这么钩。8 Z _- G$ X; D W; t4 {7 l
此法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招,在大多数场合(只要流不太急、吃饵不太龟毛、杂鱼不太多)都相当合用。
5 Q6 U5 S/ }9 [ 二、背钩法--跟前条刚好相反,当你摘除虾尾后,要把钩尖从其末端逆着虾身弯曲弧度穿进去,借钩身形状硬把虾体撑得反向弯曲,好让虾脚向外突显出去,形成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
1 ^5 s8 O; l6 w% ?7 f4 X+ d 这种钩法对付盗饵小鱼十分好用,那些伸展于外的须脚可以让小鱼忙一阵子,使虾体本身得以在钩子上保留较长时间,好让大家伙有机会咬到。另外在鱼只食欲不振时也可采本法试试看,尤其是当你发现诱饵打下去后看得见鱼影,但牠们却只吃 A-SA 而不咬钓饵时。
4 U6 ?* M% B/ Q3 y' j e 三、单只直挂法--类似第一或第二种钩法,但钓钩并不一直穿刺到虾头部,而是衡量钩柄(绑子线那一段直的部分)长度有多少,在钩尖进入虾身该等长度之后就穿出虾腹或虾背,并将虾体推到钩柄处,使钓饵变成由绑子线处直直挂下来的样子,钩尖、钩腰都显露于外。
N5 F( s- G" X' R$ G: L 此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在流水中不易打转,所以是对付本流钓场或搞放流时的必要手段。当然,其它任何你觉得流太急的情况,也都可以拿出来施展,并且你不必怀疑钩尖露出一大截是否会影响鱼只就饵,只要流水活络而你能恰当操竿控线,鲜少有鱼不会直接吞钩的!
2 l, G" b' S# q1 a6 T( Z 四、二匹直挂法--首先仿照前一条的钩法挂好一只虾,然后拿第二只虾来,同样摘除尾扇,再将钩尖由其腹部刺入,并向尾部穿刺到虾身将开始弯曲时止;完成后钓饵的样子应是面对面、脚对脚、头朝下、感情很好的两只虾子!-
; }- Y- T' z8 N* M- \' p 这种钩法也可用在流水里,同样有不易打转的好处,但就算潮流不急,当你想挂不止一只南极虾的时候,也不妨如此操作,好让整个钓饵看起来漂亮又容易入口。
, R$ s1 C" F M' @: M 五、多只混挂法--假如想挂三只以上的虾子该怎么办?通常在杂鱼实在太猖狂时,以及目标鱼群很努力吃诱饵却不大注意钓饵的时候,可采这种「重赏之下必有勇鱼」的方式下竿。方法是第一只和最后一只虾照前条所述去挂,但在这两只虾之间可任意再穿挂若干只南极虾,而穿刺的部位大约以虾身中后段为原则。 想当然尔,如此挂出来的钓饵必然不会很漂亮,反正是一坨虾就对了!并且这种挂法也不适合用在急流里,否则你只要一牵线带住浮标,钓组必然就会开始拼命打转。9 b+ h( ` {' h! u6 ?
六、掐头去尾法--大多数钓客都会怕虾子太小鱼看不到,所以尽量找LL 甚至 3L 级的当钓饵,但就是有少数 PRO 桑嫌饵太大鱼吞不下,因此出现头尾都摘除、只用虾身的挂法! h M; ^( {0 o+ n& b
一般说来,把南极虾支解成此种模样之后,也只剩下第一条那个顺钩法可以用了,不过会采这挂法的人多半并不在乎这一点,反而比较讲究另一件事:钩子要小一点才好用!# h! a+ P7 G ~) v
七、剥壳挂法--此法就更猛了,不但掐头去尾,还连虾壳也都剥掉才挂上钩子,真有点吹毛求疵。为什么要这样搞?据说当鱼儿就饵真的很龟毛时,唯有让牠们吃得嘴里没有任何不舒服感觉,才能骗到好收获。
5 q9 V/ X( _$ v. C7 X. N9 w9 q 跟前一项不同的是,剥壳虾不见得只适用顺钩法,反而是多只混挂法更恰当,因为一只南极虾经掐头、去尾、剥壳之后,实在也没剩下多少东西了!) z+ ]% L/ C2 }; X1 I) n
八、头部入钩法--前述各种挂饵法大抵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钩尖由虾体尾端进入;这一项却刚好相反,它是将钩子从虾头戳进去,然后朝尾巴的方向挺进,直到虾头顶到钩柄绑子线处为止。& O8 X3 P8 I* o3 U
为什么要这样挂?据说如此饵才比较不容易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采前述顺钩法或背钩法时,钓饵放入水里打滚一阵子之后,虾头就都显得摇摇欲坠,几乎要与身体分家了,而这一挂法却可改善该现象,使钓饵经常保持良好的外观。(不过我必须先声明:本人试用的结论是「没什么差别]
4 Y/ [5 l8 ]- I* h+ k5 Z 为什么挂钩之前要先把南极虾的尾部摘除?是为了方便钩尖刺入吗?) {# }8 Z2 x8 {9 j3 H4 c+ o1 Q! f M N
那只是次要理由,真正原因是虾尾外观呈扇状,在水流中特别容易造成钓饵打转现象,而正常的、自然的食物在水中是不会乱转的,是故必须予以拿掉,以免聪明的大物拒绝上钩。
- t8 s9 l& Z1 P; e3 e# b 来源:互联网8 O$ q! u/ D0 Q
5 c) q; \1 t# l i1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