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海钓人网

海钓信息一手掌握

亲爱的钓友,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海钓技巧 “拖”与“钓”相结合

[复制链接]
2898 0
中国海钓人 发表于 2017-8-8 11:15:1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 Z8 L4 U1 C/ n* G  “拖钓”的称谓是本地钓友行话。在本文“拖”与“钓”相结合,它的表述意思是:在抛竿钓的基础上,结合浮游矶钓相似的钓组和曳拖钓的运动原理而形成的一种岸钓方法。这种垂钓方法的核心是:岸钓(抛竿,浮钓、运动)。“手感”是“拖钓”是否中鱼的惟一讯号。
: B3 m1 t; u) s3 d* R, N9 F8 O
' ^3 j" t' [; I# b# J( A* q  如此描述,会遭到部分钓友的质疑:整个一浮游矶钓的翻版嘛。我的理解是:第一,从垂钓技法在大连地区流行的时间上来甄别,“拖钓”在大连流行很多年了,那时候大概还没有几人听说过浮游矶钓这个名词呢。第二,名声显赫的浮游矶钓对钓具要求甚严,使用的是专用钓竿和钓组。以浮漂为例,浮游矶钓的浮漂具有两种功能:带动钩饵浮于海面和便于施钓者观测鱼讯,而“拖钓”的浮漂仅限于浮起钩饵避免或减少挂底。第三,浮游矶钓的钓点多是在纵深入海较远的礁岩上或是孤立于浩瀚大海之中的荒岛上,那里水深流急,钓组的运动力是海流施予的。而“拖钓”则不同,这种钓法的钓点多是浅水区,水流趋缓或根本无流可谈。这样,必须在远距离抛甩钓组后缓缓收线,才能带动钓组呈运动状态,也就是说,钓组的运动力是人为地施加的。综合上述三点,完全有理由承认这是一种民间钓法。
& }( v2 f% _+ A" t/ `
" B+ l; [, J4 Z( Q6 a) v# i  一、巧制浮漂配钓竿
- H& g: N+ m+ {+ r0 E9 |
' s& |9 V! Y$ M. J5 n6 j  岸边水域水层过浅,地形复杂,水中礁石林立,各种海藻繁茂,在如此的条件下施钓,如果运气不好,一天被“克扣”三五个钓组绝不稀奇。以每支浮漂10元计算,一天也得三五拾元。如果采用进口的“阿波漂”,光浮漂一项开支就会在两百元左右徘徊,可是非一般工薪阶层承受得起的。
9 {1 \; e& F8 h- G
  s- e- |( d$ g$ \/ T& R  上层漂的制法:选用一渔网上的圆形泡沫浮漂,要求中间有孔。用刀子将浮漂修成椭圆形,将孔内置入重量适宜的铅坠,再用铁丝将铅坠固定住,上、下各设一环。上端与主线连接,下端连接脑线与钩,脑线的长度视钓点的水深而定。为了使钩饵能顺利沉入设想的深度,在钩子的上方可加设小咬铅一枚或多枚。制作这种浮漂的要点是,应充分考虑到铅坠、咬铅和铁丝的重力之和,不能超过泡沫浮漂的浮力,以确保整体漂组(钓组)浮于海面。1 V' n' @( \/ J) ~

5 m* P7 ?/ y3 x- \  截取一段比重较大但小于海水比重的木杆,用电砂轮把两端打磨成锥形,在两端各钻上一个小孔,一孔拴接主线,一孔连接脑线与钩。这种浮漂的最大优点是取材方便,并且由于木质自身的重量,可免去另行加坠。由于同属上层漂,脑线上的咬铅与钩的设计与图1完全相同。这还是一款纯正的环保钓组。, ~# E) B1 g, J* m' G7 A

( p3 N  }2 @: ~9 f1 i* v  底层漂的制法:选用比重小于金属而大于海水比重的橡胶块、电木、硬质塑料棒和部分比重大于海水的木质,其形状与重量只要便于钓竿抛投即可。这种浮漂的工作原理是“以漂代坠”或“以坠代漂”。因为漂子的用料比重略大于海水比重,在轻缓拉动力的作用下,配合扬竿动作,底层漂会呈缓慢、有规律地跳跃式运动,带动钩饵。由于这种浮漂本身沉入海底,故脑线上没有设咬铅的必要,其钩子的连接实行漂后钩。" {  I) I; I6 i+ O, j% B
- H' T' Y: P6 l
  关于钓竿,其种类很多。上佳的品牌是从异国他邦舶来的浮游矶钓竿,分轻矶钓竿(矶上物竿)和重矶钓竿(矶大物竿)。浮游矶钓竿虽精美绝伦,但其售价不菲,加之伸展后竿体过长,不宜抛投,岸钓使用时颇有不便,故不是很流行。在大连地区,钓友们多使用3米至3.6米的海钓抛竿替代,其实用性竟也毫不逊色。
# b' p1 A' ]4 `1 C2 h0 M+ O* b) M: s: Y$ h- m
  二、巧施钓技识食性# S6 ?3 j% k* u4 Y  S! D- O# T

, C2 b8 h: C" e0 W/ A* y8 |/ a3 M8 e+ D0 ?% b  “拖钓”的精髓是:变鱼找饵为饵找鱼,是人鱼公平竞争中的一种对人极其有利的做法。不客气地形容,是“诡计多端”的钓鱼人为无辜的鱼儿设下的一个更具诱惑力、杀伤力的陷阱。在饵钩找鱼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钓组抛远和来自人为外力的作用使钓组移动,是成功的关键所在。7 r0 ]4 h  k5 ^6 c7 d
2 x* e8 s- B; V& `' E
  关于食性这个敏感的话题,最主要在于钓点内的鱼种及摄食习性。以鲈鱼为例,在大连海域多有分布,但能够用传统的抛竿底钓将其请上岸的钓友很少,能将体长近1米的大鲈鱼拿到手的更是少之又少。是不是浅水区的鲈鱼只“观光”不食宿呢?这种可能可以完全排除。笔者认识一位钓友,其钓龄近二十年,但还没有制伏鲈鱼的经历。他对我这钓鱼新手能将4.6千克大鲈鱼收入护中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对90分钟内斩获12尾大鲈鱼更是笑呵呵地直摇头。直到有一天两人同行并亲眼目睹了笔者将一尾4.1千克的大鲈鱼装入他的鱼护中,他才流露 出一直“珍藏”的佩服的表情。这次成功的表现,使用的办法即“拖钓”,配上层浮漂,用六线鱼肉为钓饵,在慢速运动的诱惑下,摄食凶猛的鲈鱼岂有不上当之理!+ C# ?* _0 h' S

4 c5 B9 K3 U/ C& ?  还有,在黄海、渤海大量生存的黑鲪,船钓效果没得说,可白天岸钓能钓获的却很少。那么,是不是就没办法了?答案是否定的。用上层浮漂配淡水小泥鳅或六线鱼肉,采用夜钓,效果出奇地好。对付黑鲪的具体操作,钓友可参考《中国钓鱼》2002年第九期17页《岸钓黑鲪暗活》,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F! n; I) B/ S! D

6 j& C: V$ i9 X/ w( @  有海中“鲫鱼”之称的六线鱼,在大连地区是海钓的主打对象鱼,钓友们多采用抛竿底钓擒之。可钓获量怎样呢?很多时候,10小时的收获也仅够千克。还是我那位钓友有办法,他将从我们那学来的钓鲈鱼、黑鲪的办法变通了一下,采用底层漂、配“长海”307小钩,上鲜沙蚕饵,同等的垂钓时间,获鱼量却是我等四五人的总和。
. P4 A$ a" z% n0 b3 v. B3 I6 G5 M; E/ D' A2 I& ^
  由此可见,垂钓技法的改变,再加上饵料运用的正确,在“不起眼”的钓点亦会有不平凡的战绩。8 ?$ @" s) _4 K# a% g4 H
9 B2 E4 B2 a7 Q  p5 H
  三、科学选点巧安排
7 s: _: c# {$ \. \
. C. G, F, E$ S! p. @$ n  懂得了钓组的制作,钓具的匹配,钓技的运用,也懂得了钓饵的变化,不是就可以逢战必胜。原因在于:正确的垂钓方法,适口的饵料,还要有鱼情对路的钓点,要熟知钓点内栖息的鱼种。假设在鲈鱼、黑鲪出没的礁石区,如果使用底层浮漂来应对,不堪设想的结果是:对象鱼不曾谋获,但钓组的损失会很惨重。同样,在六线鱼密集区,如果采用上层漂配小泥鳅或六线鱼肉为饵,所能换来的只能是一身疲劳。
: |' z. h# e& t% ]/ E- Z: T' i% d7 `7 k) b1 \3 ~
  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沿岸浅水区所栖息的鱼种有很大差异。在大连市内四区沿海各钓点,“拖钓”鲈鱼的季节在每年5月至7月中旬,而且单尾重也绝对“够意思”。过了这段时节,很难再找到鲈鱼。就在距市内不足百里的金州区,令钓友梦寐以求的鲈鱼游弋在海边直到10月,有钓友竟日获六十多尾。还有黑鲪,每年9月至11月中旬,只要“天公作美”,夜间涨半潮到退二分之间,一竿“拖钓”也会有三五千克之多的收获。将垂钓季节提前或拖后,则收获寡而个体偏小。惟有六线鱼,从早春4月至初冬11月,多半年的时间内都有收获。5 ^2 [5 v3 ?2 J9 `

% C' o9 r3 @" v' w' J. R  四、灵活机动变差异- z! H$ E7 S0 A
( n5 c/ }( [3 @
  泱泱中华大国,海岸线曲折延长18000千米,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各种鱼类的栖息习性、繁殖习性、洄游习性和摄食习性都有不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北方的狼嗜血肉,南方的狼就没道理拜佛。只要欲垂钓之对象鱼属凶猛肉食性或杂食性,用这种“拖钓”的方法定会有较好的回报。但钓友们也不可墨守成规,应考虑到各地的不同条件,适时改良钓组,变换钓饵,以期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u9 {3 j5 i  L) \
! @/ b' d) r9 U8 _/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踩过的脚印
收藏
收藏1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1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抖音号
打开抖音扫一扫

客服电话:186-2180-4396

客服邮箱:87754192@qq.com

微信号:haidiaorencom

Copyright@2012-2026 haidiao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网上营业执照]

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